管理 Management > 行銷公關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麥當勞、Under Armour 都出現第一位 CCO!這個新職位為何成為趨勢?

2023-10-16 編譯‧整理 Y Chen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要從多數企業的組織架構中,找到 CEO(執行長)、CTO(技術長)、COO(營運長)等並不困難,但近期在「CXO」的行列中,有一個位置逐漸崛起:CCO(Chief Customer Officer, 顧客長)

《CNBC》指出,連鎖速食龍頭麥當勞(McDonald’s)就在 2021 年夏天,任命了他們首位顧客長,運動用品品牌 Under Armour、食品商金寶湯(Campbell)也搭上了這波 CCO 的趨勢,而在汽車、家用品、金融保險等產業中,同樣能找到顧客長的配置,為什麼有這麼多企業,都期待這位「新角色」能在當前的商業市場發揮效益?

延伸閱讀:超車Dell、HP!聯想如何比對手早3個月做出產品,奪下全球PC市占第一?

整合線上線下客戶體驗,推出更滿足痛點的服務

市調公司顧能(Gartner)負責客戶體驗奧吉·雷(Augie Ray)告訴《CNBC》,疫情之後不少企業才真的意識到,他們與客戶的距離太遠,必須更積極傾聽他們的想法。 因此可以看到麥當勞賦予新任顧客長曼努·斯泰亞特(Manu Steijaert)的任務,正是要蒐集全球的數據,打造出更能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以帶動整體業績銷售。

《華爾街日報》提到,斯泰亞特會帶領著一個客戶體驗團隊,重新調整他們今年推出的顧客忠誠計畫、得來速甚至是食物烹飪方法,只要與顧客有關,就是他的職責。也就是說,無論顧客在線上平台或 App 購買商品,還是實際造訪店面,對於顧客長來說沒有優先順序的差異,因為這些行為都會帶來數據,並能夠評斷出滿意度。

觀察其他企業的顧客長,也會發現有類似使命:家居用品零售商 Bed Bath & Beyond 指出其新任 CCO,一樣會專注顧客忠誠度、改善其線上平台,以及重新布局旗下的 400 多間店面,Under Armour 的顧客長,負責範圍也涵蓋了全球電商、零售與行銷策略。調研公司 Forrester Research 分析師解釋,這波設立顧客長的趨勢,顯示企業光強調自己重視客戶體驗還不夠,

「真正建立有預算、可以影響公司策略、營運的 CCO 與其團隊,就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沒有實權、帶不動團隊,CCO 也不是萬靈丹

然而,既然設立 CCO 是起點,就代表無法只靠著增設新職位,就能抵達「客戶為中心」的終點。事實上,顧客長這個職稱並非全然的新名詞,會在這個時間點引發熱度,一方面是疫情增加了急迫性,另一方面可能暗示此職位要能真正發揮效力,仍然有著不少障礙得克服。

《Forbes》指出,顧客長無法有所作為的原因,首先來自於這個職位與團隊,經常沒有實際要執行的任務。 他們也許只是公關、品牌的噱頭,或蒐集相關數據與行為之後,卻沒有權力能夠引導其他單位,改變他們的作法或策略。尤其顧客長還不像財務長、行銷長等,在很多組織中已經是行之有年的位置,具備了完整且明確的職責定義,因此有機會落入孤立的困境中,沒有空間得以展開手腳。

延伸閱讀:停用臉書、IG等 4 大平台!LUSH 為何不惜損失 3 億,也要跟社群媒體分手?

再來,《Forbes》提到了亞馬遜(Amazon)一位高階經理人的觀點:重視、改善顧客體驗,應為每位員工的責任與權力,很難想像是由一個人或一個小團隊來負責,這麼做有容易使員工不再認為,這是自己需要在意的事情,因而停下腳步,最後危害整體客戶體驗,意謂著 CCO 要做到整合所有資訊,並帶領全體團隊確實是一大考驗。

因此,對任何企業而言,是否設立顧客長都不是最關鍵的問題,而是 「我們如何做到以客戶為中心」,下一步才思考要透過新職位,引導整個組織改變,還是選擇由下而上,建立起顧客導向的思維與工作方式。

COO、CHRO、CMO 是什麼?高管關鍵字一次整理!

關鍵字縮寫
點擊連結前往閱讀
中文名稱 英文全稱 具體職能
COO 營運長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CEO 後的組織二把手、視組織需求提供不同技術
CHRO、CHO 人資長 Chief human resources officer 解決企業內部的人才問題、打造良好雇主品牌
CMO 行銷長 Chief Marketing Officer 協助企業執行創意策略、統合行銷工具與數據分析
CIO 資訊長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對企業內部的資訊系統、資源進行整體規劃與整合
CTO 技術長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肩負企業內部技術的「開發」、確保軟硬體等措施的充足
CCO 顧客長 Chief Customer Officer 著重滿足顧客需求、帶動企業銷售成長
CDO 數位長 Chief Digital Officer 帶領公司數位轉型、擬訂相關策略的職責
CDO 多元長 Chief Diversity Officer 確保公司對多元文化有足夠包容性、推動企業的 DEI 落實

資料來源/CNBC, The Wall Street Journal(1), The Wall Street Journal(2), Forbes

繼續閱讀 品牌 麥當勞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工作生活平衡
feature picture
氣機科技

科學與氣功:實證30年,氣場影響身心狀態的最佳實踐

2025-07-24 經理人 X 氣機科技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現代醫學與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氣功這門源自古代中國,結合呼吸與身體運動,似乎經常被視為一種難以證明,且帶有神秘色彩的民間傳統技法。然而,台灣大學前校長、電機工程專家李嗣涔博士,卻秉持一貫嚴謹的科學方法,專注投入對氣功的研究,試圖解答這項古老技藝是否能經得起現代科學的檢驗。

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理解氣功與科學的關係,李博士跟進潮流,以現代人最常使用的平台Youtube主持課程,首支影片《李嗣涔博士研究公開|科學氣功 Ep.1》不僅介紹氣功的歷史背景,更透過腦波實驗、實際數據與理論推演,試圖建立一座連結傳統智慧與現代科學的橋梁。

氣功的歷史與文化背景

氣功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根基可以追溯至數千年前的中國古代,它並非單一體系,而是融合了道家、佛家與中醫等不同思想脈絡,逐漸發展出一套以「氣」為核心的修練方法。李嗣涔博士指出,早在《黃帝內經》時期,就已有對氣的描述與應用,並延伸至導引、吐納、靜坐等練習形式。

20220406_李嗣涔博士_002.jpg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名譽教授李嗣涔博士
氣機科技

因此當我們在歷史長河中找尋氣功起源時,經常發現氣功被用於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甚至作為修道成仙的手段。儘管這些說法在當代社會中聽來略顯玄妙,但若從文化與哲學層面來看,氣功反映的是古人對「人與自然共生共振」的體悟。而李博士正是從這樣的觀點出發,嘗試將氣功還原為一種可觀察、可量測的人體經驗。

氣場與身體情緒的即時變化

為了將氣功由主觀體驗推進為客觀科學,李嗣涔博士著手進行了大量腦波觀察實驗。 首先,他注意到氣功練習後的健康改善,尤其是長期困擾的咳嗽明顯減緩。他強調,這種效益不是短期心因性反應,而是經歷近四十年持續練功的長期觀察成果。

此外,更具說服力的是一系列具體實驗數據。例如,在靜坐練功過程中,透過儀器測得身體表面振波高達正常狀況的十倍以上;手掌與臉部的溫度也明顯上升,這與微血管擴張、氣血流動改善有關,顯示氣功對自主神經系統產生影響。

更令人矚目的是腦波的變化。李博士團隊利用視覺刺激儀器,引導腦波進入 Alpha 波狀態,證明透過氣功練習可以改變大腦活躍區域與頻率。這種腦波共振原理,與冥想、正念訓練中 Alpha 波或 Theta 波的穩定輸出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也因為過度刺激可能誘發癲癇等風險,他們強調練功須依正確指導進行,切勿盲目模仿。

圖一.jpg
【李嗣涔博士研究公開|科學氣功 Ep.1】
氣機科技

氣功不僅在能量輸出方面受到關注,還延伸至過敏治療的實驗應用。李博士透過「信息水」與壓手測試找出過敏原,並搭配按摩經絡、穴道處理過敏反應,顯示氣功與中醫理論之間有深刻聯繫。治療後經過飲食禁忌,患者症狀改善,再次驗證其實用價值。

氣功與現代科學的對話

氣功的實驗性發展,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氣」的本質。過去,人們可能認為「氣」是一種玄學概念,如今,在紅外線測量儀、腦波儀與熱感測器的輔助下,科學界開始逐步建立起一種新的詮釋框架:氣或許是一種人體能量輸出的特定頻率,透過身體訓練可以被誘導、被觀測,甚至應用於調理。

李博士特別強調兩類「外氣」的存在其一是「調理之氣」,有助於氣的流通與內部平衡;其二則與紅外線放射有關,可促進微血管的舒張與再生。這種能量不是肉眼可見的,但在科學儀器下展現出穩定特徵,象徵氣功與物理現象的首次會合。在此脈絡中,氣功不再只是文化遺產,也不只是替代療法,而是提供現代科學一個突破物質限制、理解生命整體性的新視角。

氣功的未來在「理解」而非「迷信」,因此李博士的影片課程並非單一答案,而是一種視角的轉換,帶領大家從「氣功是否真的存在?」的懷疑論,轉向「氣功如何被理解與解釋?」的開放式探索。他的研究不僅拓寬了科學的邊界,也提醒我們,許多傳統智慧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年,並非只是憑空捏造,而是有其內在邏輯與經驗基礎。

而對當代身心狀態普遍失衡的人來說,這樣的研究不只是補足醫療體系的空白,更像是一道召喚,提醒我們重新關注自身能量的流動、情緒的平穩與身體的回應。當我們開始覺察與鍛鍊氣場,也就開始學會與內在相處的方式。氣功不只是練身,更是練心,或許它最終帶來的,不只是病痛的緩解,而是一種更持久的、與自己和諧共處的日常能力。

對今日處於高壓與資訊過載環境下的人們而言,這些氣功實驗不僅提供醫療輔助的可能性,更重新喚醒我們對「身心整合」的深層需求。在長期失眠、焦慮與專注力障礙成為常態的當下,氣功所開啟的,是一條回歸自我覺察與能量修復的路徑。它讓我們重新思考:健康不只是數據與指數的穩定,更是我們與自身氣場之間,是否能保持穩定、清明與平衡的狀態。

0N0A5268 (1)_0.jpg
完成以下指定任務,即有機會獲得氣機科技高價值好禮!
氣機科技

✨ 7月來場能量探險遊戲 ✨

抽獎黑科技神器
就是你!加入李博士的能量獵人團,潛入 5 支YT影片尋找隱藏線索,答題蒐集碎片,就能抽 Aqive 氣機科技 #限量黑科技神器!

① 加入 Aqive 官方 LINE@ → 留言「能量獵人」
② 看影片解任務 →獲得1枚碎片
③ 集滿3枚碎片 → 抽獎限量科技神器!

Aqive 能量贈品:
隨機抽獎,只要過3關即可參加!
✯《晶炁 》3 位 ✯《盒炁 》2 位 ✯《撓定 Vita 》1 位

活動期間|7月開始,將於8月抽獎並於 LINE 公布中獎名單!

▶ 進入 LINE@ 任務入口|lin.ee/E0i2NFK
▶ 立即觀看五支影片|https://tw.psee.ly/7rc432

515142788_1085165227008181_6718326894584525334_n_0
氣機科技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